鋼琴即興創作的演變:從巴洛克到現代

在巴洛克時期(1600-1750),鋼琴即興創作是音樂技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經常即興創作複雜的曲子,他甚至在沒有作曲的情況下即興創作整場音樂會。

雖然那個時代有將譜子寫在紙上,但是即興創作仍然是當時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經常會用即興的裝飾(Ornamentation)來修飾譜子上的音。 他們還會基於他們當時現有音樂的旋律或和弦進行即興創作自己的作品。

隨著古典時期在 1700 年代中後期佔據主導地位,有更多的樂譜印在紙上。莫扎特和貝多芬專注於創作和出版錯綜複雜的交響樂和奏鳴曲。 然而,他們仍然經常即興創作,並將其視為展示才華和創造力的一種方式。 貝多芬可以持續一個多小時即興演奏。當時聽音樂會的觀眾,其中有一部分都是為了聆聽音樂家著名的即興演奏技巧。

在 1800 年代的浪漫主義時代,蕭邦、李斯特和德彪西等作曲家都是精湛的鋼琴即興演奏者。雖然比起以前,由於多了譜子可以傳播開去,即興演奏的重要性比起以前沒有那麼強調。即興創作的能力在鋼琴家的訓練中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但是在爵士樂和布魯斯音樂中,即興創作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藝術家們在和弦進行中即興獨奏。

在 20 世紀,古典鋼琴家對即興創作的興趣重新燃起。 喬治·克拉姆 (George Crumb) 等作曲家將即興創作融入了他們的一些作品中。 鋼琴家也開始嘗試與既定的和弦進行或節奏自由即興創作。 今天,許多鋼琴家再次認識到即興創作是一項基本技能,即使他們主要演奏的是譜上的音符,他們都會以自己的方式改編或者即興。 這是鋼琴家發揮創造力並與音樂即興創作的歷史實踐聯繫起來的一種方式。

我希望能夠將這種藝術的形式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人除了演奏譜子的內容以外,都能夠演奏自己內心的音樂。真正達到「我手彈我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