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段時間使用數字低音的方式去理解音樂教育和即興之間的關係,多了這方面的思考。
數字低音為什麼慢慢會被和弦符號和功能和聲去取締?
我覺得某程度上功能和聲比較接近分析用的工具,因為主要是將和聲的進行更加有系統整理後的結果,並且簡化了對和聲進行的描述。這樣的分類能夠方便理解和記憶。
因此我覺得比較適合理論學習。另外使用和弦符號來表達和聲的時候,比較符合現代音樂教育當中多種不同的風格,包括爵士和流行音樂。
此外,學習數字低音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識。因為學生在使用數字低音的時候,要求學生理解和聲是如何圍繞低音進行移動,並且要對各個聲部連接有一定的敏感度。在初期學習會讓人覺得十分困難。此外數字低音本身就是一個即興伴奏的工具,正正因為即興的技巧隨着古典時期發展慢慢在音樂教育當中失去了主導的地位,導致他使用在後來的教學當中減少,所以功能和聲系統比較適合分析音樂作品,而非即興演奏。
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現代學習的模式改變,以及符號和功能和聲的教學方式更加符合現代教育所當中追求效率的需求。因為這些系統比起數字低音更加簡單易於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快速上手,而數字低音系統則需要更長的學習曲線來教掌握。
但是透過我嘗試去學習數字低音來練習即興的過程,慢慢我覺得使用數字低音來訓練學生即興演奏是有更大的優勢
首先,數字低音非常直接標示了在低音進行上的和聲結構。這樣對於即興演奏非常有效。學生可以根據低音靈活地在上方創作旋律。這種由底部到頂部的思考模式與即興演奏的需求非常之切合。
此外使用數字低音來教學更加強調低音與其他聲部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理解低音與上方旋律之間的作用,學生能夠更加自然地創作出和諧的旋律,讓他們同步思考低音進行和上方旋律技能照顧到和聲的流動性,又能保持旋律的連貫性。
再者,學習數字低音能夠對於浪漫時期前的音樂更加深刻的理解。因為若要理解當時候的思考模式,就必須使用當時候的思考角度去審視當時候的作品。當學生學習了數字低音的時候,學生就能夠以數字低音的角度去理解音樂家們的作品。因為當時候的作曲家所思考的創作手法是用數字低音去思考的,並不是現代人所使用的功能和聲去思考。
因此我覺得一個好的即興學習過程,除了要有現代使用和聲符號和功能性和聲的角度去分析音樂的這個工具以外,其實更加需要使用數字低音的角度去幫助學生有一個更加好的旋律創作、聲部連接等等的能力。結合這樣兩種的角度,學生會有一個更加靈活,而且紮實的和聲學習體驗